今年上半年,在佛山从事笋壳鱼养殖、销售的麦敏(化名),在无抵押物的情况下,从银行获得随借随还的低息贷款。因为成品鱼留塘养期间产生的上百万元资金周转缺口,她曾烦恼不已,佛山农商银行为她办理了“农担贷”,问题解决了。在麦敏的笑脸中,普惠金融赋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的意义有了具象化表达,而这并非孤例。
12月9日,佛山农商银行与禅城区张槎街道办事处达成了战略合作,共同搭建“政银村企”合作平台,帮助张槎今后在实施“百千万工程”中获得更大的金融助力。
“百千万工程”,是广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在其引领下,佛山的乡村振兴工作正朝着系统化、立体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作为一家从桑基鱼塘走出来的农村金融机构,佛山农商银行主动对接各方需求,书写“普惠金融”大文章。截至2024年11月末,该行支持“百千万工程”相关贷款余额已达833.31亿元,2024年累计发放1052.34亿元,为“百千万工程”的落地见效贡献了农商力量。
佛山农商银行工作人员走进田间地头做好普惠金融服务。
坚持“支农支小”金融“活水”浇开致富花
冬夜凌晨3点,佛山城乡结合部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热闹非凡。阿杨正忙于装车,他经营食用农产品零售与配送,成功连接二级批发商与餐饮客户,生意兴隆却面临资金短缺。恰好佛山农商银行推出了“农担贷”,解了他的燃眉之急,“真是一场及时雨。”
“农担贷”是佛山农商银行以普惠金融为抓手,为“百千万工程”提供强有力金融服务支撑的一个缩影。
小微企业是稳定经济、扩大就业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近年来,佛山农商银行持续提高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融资可得性,全面推动“百千万工程”、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普惠金融的核心正是让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和弱势群体享受平等的金融服务。在佛山,随着普惠金融的持续推进,像麦敏、阿杨这样的故事正越来越多,作为当地开展农村金融的主力军,佛山农商银行的身影活跃其中。
作为一家从桑基鱼塘走出来的农村金融机构,佛山农商银行“支农支小”的初心并未改变。
“农担贷”正是其为全面推动“百千万工程”、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聚焦涉农客群推出的创新产品。其创新性在于,它是佛山农商银行与广东省唯一一家专注从事农业信贷担保业务的省级政策性担保机构开展合作,聚焦涉农客群推出的,采用的是“政银担”模式,引入担保机构为“三农”客户提供保证担保,实现风险共担,已在今年11月成功完成了首笔贷款的发放。
“我们正加快培育新型农村经营主体。”佛山农商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农业农村部门发布的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名单,该行不仅配套了“惠农宝”“兰花贷”等系列产品,还充分运用政府融资担保政策、贷款贴息政策等风险共担模式,大力推广“政银保”“创业担保贷”等低息信贷产品,降低新型农村经营主体融资门槛,扩大业务覆盖面及普惠面。
深耕农村 推动服务进村入户
推动更多金融资源、服务下沉到“镇村”,赋能“百千万工程”的背后,是佛山农商银行深耕农村金融的不断探索。
从去年5月起,佛山农商银行工作人员黄经理多了一个身份——高明区更合镇新圩社区金融特派员。他日常定时定点走访新圩社区,深入了解产业情况、居民现状和金融需求,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
在佛山,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是制约这座城市现代化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瓶颈,也是近年来佛山一直致力出招破解的结构性难题,该如何推动更多优质资源进村下乡,推动它们向高明、三水等延伸,努力变短板为“潜力板”?
佛山农商银行的答案,是大力推进“户户通”工作,通过深化网格管理,组建“金融特派员”队伍,探索“信用+整村授信”金融服务模式,实现金融到村、服务入户。如今,在该行所覆盖的禅城、高明、三水辖区内,155个行政村居已实现了“整村授信”的全覆盖,295名金融特派员日常奔走在镇村一线,成为了促进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今年12月,该行还在“户户通”已有工作基础上,探索试点“户户通·助农销售通”。该项目以广东农信“鲜特汇”商城作为服务平台,通过“农户+银行+客户”的链接,畅通农业产业生产和销售环节,助力“三农”扩大销售渠道。
一项项真心换真心的服务,让一个个动人的金融赋能故事被写进了了广袤的田野,“绣”进了镇村居民的日常生活中。
在日常拉家常过程中,特派员小卢了解到了厨具销售的潘女士有资金需求,把信息告知给普惠客户经理后,成功帮助她解了燃眉之急,获得了贷款;特派员小王带着团队逐户拜访,为距离中心城区80多公里外的香山村及附近几十条村居的老人家上门办理社保卡。前面提到的黄经理,则已教会了不少村民使用“粤智助”政府服务自助机。
为进一步惠农利民,佛山农商银行打造了“金融+政务”一站式服务体系,已在66个村居投放“粤智助”自助机,通过这些自助终端,村民可办理600多项政务事务。同时,其33间服务网点可实现社保卡快速发卡,186间网点可代办社保55个服务事项,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金融+政府”服务。
截至2024年11月末,全行普惠贷款余额(户户通口径)达509.07亿元,整村授信行政村数达155个,授信户数超22万户,授信金额超210亿元。
服务讲求精准 激活“镇”能量
偏居西江边上的佛山市高明区明城镇,因“合水粉葛”再次受到广泛关注。2024年度合水粉葛节于11月底在该地圆满落幕,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带动了当地消费,并使明城镇成为社交媒体上的热门打卡点。
镇,是串联县城和农村的关键节点,镇域能级的提升是广东实施“百千万工程”的重要一环。
明城镇是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镇之一。从默默无闻到优秀典型,明城镇的蝶变,是佛山奋力推进“百千万工程”、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一个生动写照。来自佛山农商银行的普惠金融力量参与其中,通过扶持代表性企业,助力镇域经济走强做大。
对明城镇做好“土特产”文章,补上农村发展“短板”的支持正属此例。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足够的担保抵押财产,农业企业往往在融资贷款中面临难题。为破解这一痛点,佛山农商银行创新性地推出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质押融资服务,采用质押地理标志和企业自身商标的方式,为农企提供便捷、高效的资金支持,加大对当地农粮副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在此背景下,佛山农商银行向四家拥有“合水粉葛”“三洲黑鹅”高明特优农产品地理标志商标使用许可的企业提供意向授信超3000万元,通过扶持龙头企业和代表性企业,成功助力镇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佛山,相似的普惠金融赋能“百千万工程”的例子还有很多。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要义。在有着“中国建陶第一镇”的禅城区南庄镇,佛山农商银行不仅推出了专门性的陶瓷产业数字金融产品“数联专贷”,助力陶瓷产业数字化转型,更在结算方面投产了新一代票据系统,全面上线企业网银跨境汇款功能,有效提高了业务办理线上化的便利度,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相关成效获得肯定,被授予了“陶瓷产业数字创新金融机构”殊荣。
低效镇村工业园改造提升,是佛山推进“百千万工程”的重要抓手。佛山农商银行创新打造了“改造建设+物业经营+商户按揭+商业生产经营”四位一体的综合金融服务模式,在具体推进中,为园区建设及入园企业提供日常结算、融资、代收代付、国际业务等在内的量身定制服务。诸如禅城区南庄镇城市更新重点项目,杏投工业园改造提升项目因此受惠,产业空间进一步优化。
人居环境建设事关群众福祉,是“百千万工程”的题中之义。针对特色镇行政村的古村落活化和城中村(旧社区)改造,佛山农商银行提供了“一村一策”的金融服务方案。正在建设中的高明明城特色小镇因此获得了定制化的信贷扶持,实现了金融“活水”在活跃特色镇文化上的精准赋能。